logo

社会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度)




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沈阳师范大学

代码:10166


授权学科

名称:社会学

代码:0303


授权级别

博  士

硕  士



沈阳师范大学

20243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创办于1986年,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骨干学科,2010年获得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后被评为省教育厅重点培育学科。现为辽宁省内唯一的社会学一级学科和社会学专业建设点。

(二)学科专业简介

学科创建以专业建设为支撑。学院1987年创办社会学本科专业,是1980年代我国恢复发展社会学以来最早开办专业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为首批国家一流教育示范专业,社会学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教育示范专业。

学科布局完整、区位优势突出。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设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三个二级学科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社会工作专业硕士2011年开始招生,人类学、民俗学学术型研究生在2012年开始招收。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落实情况

1、思政课程建设措施

本学科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培养目标,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交流本身亦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本身亦为立德树人思想教育的双向互构体系,形成学科专业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促进的突出特色。

一是以学科专业理论为依托,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分析框架解析社会事实。在理论研究中,通过理解社会构成与发展逻辑,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原则、辨证思维方式和矛盾分析方法;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专业理论课之外,拓展课堂教学的延伸学习模式,开设“自主读书分析会”、“空中讲堂——医巫闾学术讲座”、“空中讲堂——社会学名师学术报告”等系列学术活动,注重专业课程理论的内涵延伸,学术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

二是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实现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学院将教师领办的服务机构和调查公司作为实习基地,依托各类项目开展实习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禁毒社工项目、关爱城市边缘社区留守儿童群体项目、关爱老年群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等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三是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实现品格塑造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基层党建以学生党支部“全国样板支部”和“辽宁省红旗支部”建设平台为抓手,通过榜样引领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有为青年。学生党支部一直注重结合新时代党对青年培养和教育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行走的党课”系统活动。让青年学生重温血与火的革命年代,学习边疆奉献的先进典范事迹,使学生感受到英雄志士的使学生感受到英雄志士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和决心。

学生党支部与学校定点扶贫村开展双联双建合作,对山村儿童进行教育帮扶。让青年学生感受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重任和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开展“走进扶贫第一书记,云游美丽乡村”活动,使青年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贫困山村取得的喜人成果,再一次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一是专业建设成绩斐然。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促进了专业建设总体质量的提升。在2016年辽宁省社会学类本科专业评估中,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均取得省内排名第一的成绩。2019年社会工作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教育示范专业,2020年社会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教育示范专业。

二是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通过课程思政,在专业知识的交流中加强积极、正向的思想引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认社会学人的社会责任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助人自助过程中增强专业素质,体认思政教育。学生深度参与学院、导师、教师组织的各类型社会调查活动和服务养老、儿童家庭教育、禁毒宣传、公益慈善等社会工作实践项目。

三是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学生党支部荣获全国样板支部、辽宁省红旗支部。学生支部涌现出众多新时代青年榜样和典范。如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公务员、边疆兵哥、志愿服务西藏、新疆和贵州基层的优秀青年、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沈阳师范大学青春榜样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根据研究生教育特点和规律,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研究生辅导员定期培训制度,内容涉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奖助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着力提升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制定加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每年举办新晋研究生导师培训,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意识。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坚持党建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科研创新、导师育人、过程育人相结合。

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工作

(一)师资队伍

1.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科自办学以来,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在“格物、求真、向学、论世”的学术理念指导下,把人才培养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注重教师教书育人、追求真理、厚植学生爱国情怀的个人修养和培育精神的发扬。

一是倡导教师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建立师德师风教育与宣传机制。

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规范教育、学术道德教育、法制与警示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全面学习和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和责任使命。

二是推动教师提升自身学术品格,建立师德师风监督与约束机制。

建立学院领导班子、督学常规性听课制度和课堂教学意见反馈制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督学和任课教师每学期都有明确的听课要求,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生召开两次主题座谈会。加强师德师风监督监察机制,建立师德师风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师德投诉和举报平台。完善师德约束机制,建立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

三是完善教师能力素养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激励机制。

实施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制度。年度考核包含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维度指标。并与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同时进行,师德师风年度考核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高度关联。

在各级各类评优晋升活动中,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首要指标。如职称晋升、研究生导师遴选、学科骨干选拔、教学名师遴选等选培、教学和科研项目遴选中,师德师风作为重要指标项,并实施一票否决制。

2.主要师资队伍情况

专业技术

人数

年龄分布

学历结构

硕士导

最高学

兼职硕

职务

合计


25 岁及以下


26

35


36

45


46

59


60 岁及以上


博士学位教师


硕士学位教师

师人数

位非本单位授予的人

导人数

正高级

5



1

4


5


5

5


副高级

8



4

4


6

2

7

7


中级

4


1

2

1


4



4


其他












总计

17


1

7

9


15

2

12

16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历高、年轻化。其中博士15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88.2%现有硕士生专职导师12人。师资队伍中,辽宁省聘教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1人,辽宁省创新人才计划1人,辽宁省杰出青年学者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沈阳市高层次人才4人,学校高层次人才3人。辽宁省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秘书长1人。

3.导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是注重引育结合,建立一支数量和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引进青年博士,根据研究方向组建团队。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导师职业道德水平。坚持师德为先。研究生导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恪守学术规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导研究生。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三是加强培训与进修,提高导师教学与科研能力。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去”,通过学历进修、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学术会议、理论宣讲,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常态化邀请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做学术报告、进行课题申报指导、论文写作指导等,提高导师教学与科研能力。

四是加强导师队伍的考核工作。将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纳入专任教师年度业绩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当中,重点考核师德师风和指导质量,注重将研究生导师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等工作成效纳入其中,把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招生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

(二)课程教学

1.本学位授权点各二级学科的学位专业课程、主要专业选修课、面向学生层次及主讲教师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授课教师

授课语言

1

国外社会学理论

必修课

4

蒋平

中文

2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必修课

4

陶双宾

中文

3

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必修课

4

吴世旭

中文

4

人类学理论

必修课

4

毛伟

中文

5

西方民俗学史

必修课

4

詹娜

中文

6

发展社会学专题

必修课

3

李洪君

中文

7

城乡社会发展

必修课

3

蒋平

中文

8

民间文艺学

必修课

3

詹娜

中文

9

民俗学理论专题

必修课

3

蒋平

中文

10

历史人类学

必修课

2

吴世旭

中文

11

专业外语

选修课

2

李洪君

英文

12

论文写作

选修课

2

李洪君

中文

13

文化社会学专题

选修课

2

聂家昕

中文

14

社会学名著选读

选修课

2

李洪君

中文

15

民俗学著作导读

选修课

2

詹娜

中文

16

东北族群研究

选修课

2

李云霞

中文

17

人类学方法

选修课

4

吴世旭

中文

18

非遗”研究

选修课

2

李云霞

中文

19

宗教人类学

必修课

2

毛伟

中文

20

政治人类学

必修课

2

毛伟

中文

21

东北宗教研究

选修课

2

李云霞

中文

22

社会心理学研究专题

选修课

2

聂家昕

中文


2.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一是课程教学集优化,实现全链条培养。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以《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相关规定》为依据,按照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完善各门课程,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一级学科为基础,打造各二级学科联动的课程平台,实现课程教学资源高效能发挥。专业外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学论文写作等课程为所有二级学科共享,将学生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二是督导考核制度化,实现全覆盖培养。除常规性考试考核之外,增加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以《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管理考核方案》为依据,以学术报告形式开展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成绩作为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或延缓学位论文撰写的重要依据;加强质量督导,建立包括计划-运行-控制-反馈-改进在内的质量管理闭环,先后建立了院级教学督导制度、教学运行定期检查监控制度及学生评教制度等多项制度。

三是科研训练精准化,实现全方位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导师积极指导和推荐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人类学学科创建运营的“医巫闾论坛”公众号持续开展学术研讨、学术讲座、实践调研,关注人数破5000人。

3.教材建设情况

序号

专著名称

教师姓名

出版社

出版物号

出版时间

备注

1

制造非遗

吴世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978-7-108-07477-5

2023.1


2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辽宁卷(一)

詹娜

中国文联出版社

978-7-5190-5326-0

2023.11



(三)导师指导

1.导师选聘、培训和考核情况

完善导师培训制度,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导师实行常态化分类培训,切实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和严格学术管理的能力。新聘任的导师在研究生院组织相关培训及学习的基础上,学院及所在学科点再委派有经验的导师对新任导师的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连续上岗的导师实行定期培训,确保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时在指导环节中落地见效,切实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根据《沈阳师范大学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学校实行教师岗位考核制度,研究生导师的岗位考核一般结合学校人事处的教师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师德考核和业绩考核两部分。考核结果是导师奖惩、招生计划分配、岗位聘任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依据《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实行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定期深入了解导师培养研究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评定,检查结果与研究生导师的年度考核、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招生资格认定等直接挂钩;依据《沈阳师范大学关于对研究生及培养单位有关奖励的规定》,对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或所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的导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2.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与执行情况

根据《沈阳师范大学全面加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研究生导师要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引导研究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培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学位点在认真贯彻上述《意见》所明确规定的导师职责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沈阳师范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处理办法》《沈阳师范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完善导师考核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导师评价的重点,突出对育人责任和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的考核评价。

(四)学术训练

1.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情况

根据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和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规定,结合社会学学科特色,对本学科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研究生在第一、第二学年内应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人类学学科发起举办的“医巫闾人类学讲座”,直接参与的受众约3000余人次

二是研究生要积极撰写学术报告。在第一、二学年内至少公开作一次学术报告。本年度全体2022级研究生已完成这一工作,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阅读最新专业文献,分享心得体会、理论问题的探讨等,这一要求已纳入研究生中期考核及毕业学分管理中。

三是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要公开发表一篇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作为毕业论文答辩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科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将其纳入研究生学业成绩量化考核体系之中。

四是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本年度学科硕士生导师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研究生参参与率达到90%以上。

2.科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

本学位点坚持科研引领教学的人才培养信念,注重科研与教学相融合之路。研究生在夯实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拓展学术视野,积累研究经验,在专业素养、学术规范认知、科研创新能力等维度全面增能。研究生获得“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10余项。

3.研究生实习实践的组织、落实、考核情况

社会学学科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科研与教学相融合。本专业硕士生的实践教学主要在实践基地进行。目前已在沈北新区稻梦空间、沈北新区新民村、苏家屯八一堡村、北镇医巫闾旅游区、有牛数据调查公司等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实践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条件。

(五)学术交流

研究生参与国内学术交流基本情况

序号

年度

学生姓名

会议名称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

1

2023

赵萤萤

第十五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暨第八届研究生论坛

8.9

内蒙古工业大学

2

2023

赵萤萤

医巫闾系列讲座——空间生产中的测度

1.5

腾讯会议

(六)质量保证

1.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

重视培养方案的修定 学院每年都要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通过对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学习年限、课程学习要求、学位论文标准等的修订,以规范、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有效地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合理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尊重学生的个人培养选择,比如研究方向选择、课程选择等。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生课题研究方向及实际情况,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制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并要进行中期检查,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的,推迟毕业以此加强过程管理。

2.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以及《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本学位点严格落实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指导下,落实研究生培养方案、监督培养计划执行、指导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工作。正在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学督导和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教学评价机制,对研究生教学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学位论文答辩前,严格审核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建立三层面、全覆盖学位论文质量监管体系。坚持以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为导向,从学校、学院和学科三个层面,严格规范学位申请与授予全过程管理,不断健全质量监管和保障体系,修订完善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评阅、答辩、学位授予审核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并出台学位论文评议结果处理办法等一系列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政策文件,实施了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多批次动态学位授予机制,进一步严格学位论文各环节标准,不断加强学位论文抽检盲审力度。

3.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

导师要切实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积极投身教书育人,教育引导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学科及行业领域发展动态和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等特点,制订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潜心读书学习、了解学术前沿、掌握科研方法、强化实践训练,加强科研诚信引导和学术规范训练,掌握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撰写学位论文情况,增强研究生知识产权意识和原始创新意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关注研究生个体成长和思想状况,与研究生思政工作和管理人员密切协作,共同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

建立科学公正的师德师风评议机制,把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导师选聘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明确导师职责和工作规范,加强研究生导师岗位动态管理,严格规范管理兼职导师。建立导师团队集体指导、集体把关的责任机制。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对师德失范、履行职责不力的导师,视情况给予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情节较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4.分流淘汰机制

本学科不断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导师要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学生分流退出建议。严格规范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对超过学籍年限研究生进行清退处理。

(七)就业发展

1.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分析

单位类别

年度

党政机

高等教育单位

中初等教育单

科研设计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国有企

民营企

三资企

部队

自主创

升学

其他

全日制

硕士

2023








4





2

2.用人单位意见反馈

本学位点重视毕业生的发展,常年根据QQ群等通讯方式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学院采用问卷方法开展毕业生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工作,通过问卷内容回收统计,用人单位普遍反馈良好,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学院在开展毕业生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工作的同时,也开展了对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通过回收反馈,90%以上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质量持肯定态度。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不足,提示今后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未来职业前景、个人职业发展、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和形势政策分析。

四、研究生教育支撑条件

(一)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本年度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以及在研项目情况。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获批

年度

项目起止年月

项目类型

合同经费

(万元)

1

聂家昕

清代中国鸭绿江流域人地关系结构过程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

2023.9

2023.09-

2026.09

一般项目

20

2

詹娜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23.9

2023.09-

2025.09

出版工程项目

10

3

詹娜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23.9

2023.09-

2025.09

出版工程项目

10

4

吴世旭

辽宁古代民族志文献整理与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

2023.11

2023.11-

2026.09

重点项目

3

5

张娜

社会工作实验室介入社会实践类课程教改的路径分析

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3.2

2023.02-

2025.02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5

6

李阳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以《社区工作》为例

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3.12

2023.12-

2025.12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5

7

张娜

社区治理背景下城市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提升的继续教育体系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2023.11

2023.11-

2025.11

一般课题


8

詹娜

非遗助力辽宁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辽宁省委统战部

2023.6

2023.06-

2025.06

百名博士献百策课题


9

李云霞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我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辽宁省委统战部

2023.6

2023.06-

2025.06

百名博士献百策课题


10

李云霞

关于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沈阳市委统战部

2023.7

2023.07-

2025.07

建言献策课题


11

李洪君

沈阳市多民族聚居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沈阳市社科联基地项目

2023.11

2023.11-

2025.11

基地一般课题

自筹

12

张青

辽宁公益慈善研究院建设项目

沈阳师范大学

2023.10

2023.10-

2023.12

平台资助项目

6

13

张青

铁岭市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业务培训项目

铁岭市众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3.7

2023.07-

2023.11

横向

3

14

张青

员工社会心理支持及企业文化建设服务项目

智宝生物科技(沈阳)有限公司

2023.7

2023.07-

2026.06

横向

148

15

张青

公司VIP客户家庭支持及企业文化建设服务项目

辽宁票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3.6

2023.06-

2025.06

横向

174

16

张青

禁毒社工技能提升系统开发与业务培训项目

沈阳市和平区大都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3.6

2023.06-

2023.11

横向

5.1

17

陶双宾

小餐饮行业成长关键引导数据平台研发

辽宁财法同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3.9

2023.09-

2026.09

横向

200

18

陶双宾

社会调查信息采集即时数据平台研发与服务

沈阳建模科技有限公司

2023.8

2023.08-

2026.08

横向

123

19

张青

信访监督机制研究

中国石油管理局工程有限公司

2023.10

2023.10-

2023.11

横向

4.9

20

李洪君

CSS项目

中国社科院

2023.7

2023.07-

2023.12

横向

20

(二)支撑平台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实习的平台情况。

平台名称

平台级别

平台建立的时间

辽宁公益慈善研究院

辽宁省教育厅

2020.10

沈阳市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0.7

辽宁省社会建设与社工人才培训基地

辽宁省教育厅

2016.10

辽宁省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基地

辽宁省民政厅

202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202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3.9

(三)奖助体系

学院设有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级奖学金。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研究生专心完成学业,在科研事业中取得成就,根据《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实施细则》、《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以公平、公正、公开、择优为原则,严格谨慎地进行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工作。

项目名称

资助类型

年度

总金额(万元)

资助学生数

国家奖学金

奖学金

2023

2

1

学业奖学金

奖学金

2023

6.6

11

国家助学金

助学金

2023

12.6

21

五、学位点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经过多年积累与探索,学科点发挥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并重的优势特色,在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及学术创新研究中收效显著。

1.以“辽宁省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为平台,发挥社工专业服务的后发优势,面向辽宁省内基层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工技能培训,为社会治理创新储备人才

2.以“社会市调查研究所”为平台,发挥社会调查和人才培养优势,以定量研究和数据分析为侧重点,常年承担并参与全国、省、市各级政府机关、高校、学术团体开展的大型社会调查和区域合作调研项目。

3.以“东北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为平台,发挥二级学科方向凝练、特色突出的优势,针对东北社会转型及区域发展问题,进行学术前沿探讨,提出咨政建议,发挥学术智库作用。社会学方向以东北社会转型及社会治理问题为聚焦点,形成体制二元社会结构的理论概括。人类学、民俗学方向以东北民俗及族群研究为依托,在边疆社会治理和多元文化互动方向,通过实地调研、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会议、学术公众号等形式,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区域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智力支撑和学术保障。学院多项成果被辽宁省人大建议素材、辽宁省政协建议素材、沈阳市人大采纳。

4.以“辽宁省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为平台,发挥社会工作国家一流专业、社会学辽宁省一流专业优势,大力推动省内,乃至东北地区本专业及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形成东北研究学术共同体。

六、本学位点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本学科在发展中凝练方向,突出特色,在国内学术界一度具有较高的学术引领力。人才培养收效明显,在国内高校取得比较好的学术影响和认同成绩。

学科建设一直发挥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并重的特色。在基础研究上形成品牌优势,以老工业基地社会概念的分析为切入点,在宏观、中观和分析工具以及定量研究方面上形成系列标志性成果;在应用研究上以体制二元的研究视角和分析工具应用于重大社会问题的解析,为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文化建设、社会理解、政策咨询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等服务,形成标志性品牌特色,在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及学术创新研究中收效显著。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科影响力不足。制约学科影响力的因素:一是高端研究成果不足,标志性成果缺乏,科研成果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高水平论文和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方面比较薄弱。二是学科优势不突出,缺乏特色学科,难以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

2.师资队伍人才短缺。目前本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两个最主要的短板:一是缺乏高端领军型人才,高水平人才发展平台还不够多,人才承载能力还不强,导致学科整体科研水平难以上台阶。二是人才梯队建设缺口较大,硕士生导师数量不足、青年教师严重缺少。受地域、平台及待遇等问题影响,近几年不断有教师调出,但引入较少。

3.学科方向和研究特色还需进一步整合。虽然本学科已经明确发展方向,形成了研究特色,但内部科研力量还存着分离,个别教师和研究生的力量还没有围绕学科发展目标得到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整合和调动相关学科的资源,形成新的创新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

(二)改进措施

1.凝练学科特色方向。新形势下,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东北区域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学科特色。

2.培育学科平台,增强学科服务社会影响力。社会学学科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培育新的高水平学科平台,提升影响力与竞争力。要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东北族群文化与变迁等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努力培育学科发展。

3.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人才与培育人才相结合,完善团队建设。对学科发展来讲,标志性的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突出。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4.落实学科建设保障

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建设经费投入、改善基础办公条件、提高科研奖励政策支持四个方面为社会学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和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