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从“五讲四美”到“蓝瘦香菇”——新中国流行语变迁记

流行语,一个国家的口头禅。它们在大众中口口相传,承载着各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它们像社会生活中一根根敏感的神经,潜入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汉语流行语经历了哪些变化?其中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何在?

新中国流行语变迁记

同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破四旧、立四新”“五讲四美三热爱”“万元户”“I服了You”“”“给力”“香菇蓝瘦”……有哪些词儿您曾天天挂在嘴边?有哪些词儿让您摸不着头脑?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政治价值主导社会流行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有了自己的社会文化理想——共产主义,充满了建设激情;但人们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流行语,都是当时人民精神面貌和生活常态的真实反映。

 当政治价值成为社会认可的本位价值后,其另一种表现形式——强调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流行语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蔓延。最明显的表现是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这样的话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这一时期的流行语特征可归纳为:一致的精神认同、口号式的统一的表述口径和整齐划一的话语格局。像强调社会的整体秩序和利益的一切听从党召唤”“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强调社会公平公正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强调勤俭节约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些词都体现了当时的主导价值观。

改革开放至今

社会转型迸发多元词汇

1979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带来一场巨大的经济体制变革,更带来了人们思想和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化,流行语开始变得丰富。

这一时期,语言系统中的热词开始集中反映社会各领域新事物新观念。像经济领域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勤劳致富”“万元户”“下海”“市场经济”“下岗;文化领域的迪斯科”“摇滚”“春晚”“炒作;教育领域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留学”“托福;通讯领域的大哥大”“BP”“电脑”“软件;金融领域的炒股”“牛市”“熊市等。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全面兴起,一些地方的流行语开始借助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优势上升为全国流行语。像北京流行语中的“大款儿”“大腕儿”“托儿”“没戏”,港台流行语中的“老公”“老婆”“打工”“炒鱿鱼”“哇噻”等词语广为流传。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的发展让网络流行语在中国的迭代速度日益加快。

 在互联网时代,模仿成为网络新词的主要形成方式。范跑跑”“躲猫猫等反映社会热点事件的3字词,男默女泪”“十动然拒”“人艰不拆4字缩略词逐渐流行,风靡至今。

教育部、国家语委早些时候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主要看气质等,成为2015年度网络流行用语。这已是中国连续第11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全民造词现象的确是新世纪以后流行语的一大转型。这些流行词的出现充分体现和发挥了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在语言文字创造过程中的智慧、才能、情感,它反映的更是一种具有个体自我参照性的集体情绪。

用好流行语“镜子”作用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镜子。”从总的趋势来看,流行语的逐渐丰富,是国力日渐强盛、改革开放红利逐渐出现等因素在语言文字中的体现。换句话说,改革开放不只是解放了生产力,还使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创造力获得空前解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社会学家已经意识到流行语对于社会心态的折射作用。例如,点赞”“给力”“正能量反映公众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状态;躲猫猫代表公众对获知事件真相的迫切;拼爹反映大众对社会不良现象的不满;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则说出了一些新生代对人生的悲观主义看法。

一些流行语所代表的负面心态也反映了人们参与公共讨论的能力不足和目前公共讨论的渠道不畅。有学者认为,流行语作为一定时期内大家共享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共同态度,应纳入到社会心态的测量指标当中,以便及时了解人们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事件等的认知和态度。

流行语的产出量、新词构词方式、词语内涵、所涉及的方面等包罗万象。对于这些新词新语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反思汉语更深层次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更大发扬汉语创造新文化的作用。不过,一些粗鄙化、低俗化、反文化倾向的流行语,应受到严肃的文化批判。

撰稿:秘书部

排版:网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