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小学期】报告会之十一: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研究反思

【小学期】报告会之十一: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研究反思

池子 社彩青春 2018-07-04 22:30

201873日,上午九时三十分社会学学院院长詹娜老师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研究反思”小学期专题报告会于田家炳教育书院213室成功举办,社会学学院2015级、2017级全体本科生出席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伊始,詹娜老师首先由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组成以及文化的分类三个方面为在场的同学们介绍的人类文化遗产引出了本次报告会的主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其次,詹娜老师按时间顺序带领同学们详细地回顾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几十年来经历过的重要历程,例如: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1978年,首批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

接下来,詹娜老师详细地为在场的同学们解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并列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如: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等等。此外,詹娜老师还为在场的同学们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综合性、集体性、传承性与传播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类型性的特征以及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应采取的措施。

会场情况



然后,詹娜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的文化标准与组织标准以及文化空间的相关内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性。詹娜老师还展示了辽宁省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并通过谭振山老师等人的一些例子让在场的同学们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詹娜老师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颁发的文件和文件中的主要内容,并以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启示向同学们阐述了:守住传统之根,积极发现、开拓新的生长点是传统有效传承关键。此外,詹娜老师还提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与实践、几个保护原则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悖论。

历时两个小时,“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研究反思”专题报告圆满结束,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会将本次报告会所了解的知识运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并传递给身边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