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社•支部】党建评:干部千万别把“自以为”当成“就应该”

习近平总书记在《从政杂谈》一文中指出“自以为是”是干部“四忌”之一。现实中,将“自以为”的“事”当成“就应该”的“是”,表面看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主观主义,实质看是上下脱节、不接地气的形式主义,根子里是自我封闭、自我陶醉、自我中心的官僚主义。勿将“自以为”当成“就应该”,需要我们立根于“本”,立足于“实”,立业于“势”。

恪守“以民为本”之根基。“自以为”的体现是“自我本位”,实质是“群众缺位”,久而久之便会造成执政根基的“民心缺位”。近日,党中央告诫“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于党员干部而言,“就应该”应是“群众标准”而非“自我标准”,是“群众满意”而非“自我满足”。从自以为是的“小我”到人民至上的“大我”,靠的是把“为民谋利”作为立身之本、处事之基和为政之要。要的是始终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事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虚心向群众请教,采纳群众的真知灼见;事中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事后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践行“实事求是”之路线。“自以为”的表现是主观臆断,唯己而不唯实,唯心而不唯物,究其实质,违反的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从“实事”中“求是”,而非从“自以为”中“说是”,最基础在于明晰“实事”之理,就是要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要沉到基层一线去看、走到百姓家里去听,不跑“大道”,不听“大话”,不看“盆景”,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一手资料,了解最客观、最全面的意见反馈,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图、手上有招、脚下有路。最关键在于参悟“求是”之道,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核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炼理论,通过不断进行“交换、比较、反复”,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把前因后果分析透彻了、明白了,才能不困囿于一隅一己之得失,成就“我将无我”之大道。

涵养“就事论势”之格局。“自以为”的呈现是坐井观天的小视野、一叶障目的短视线、盲人摸象的偏视角。“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如何在进退维谷之中进退有方,在左右为难之际左右逢源?要的不仅是“就事论事”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更需要“就事论势”的洞察力与思辨力。把准事物发展的“势”,需以辩证思维明势,增强谋事干事的客观性、系统性、预见性,把握“危”与“机”的辩证统一,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以战略思维驭势,从战略高度统筹百姓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全局,以明确笃定的战略目标、统筹协调的战略部署、与时俱进的战略理念、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创新思维造势,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在主动接受中逐步适应,在主动改变中应对变化,在主动应变中造就形势。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评栏目